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天华杯”ART&TECH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获奖公布!

A+U基地 UA设计学堂 2024-04-18

第五届"天华杯"ART&TECH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选手答辩会暨颁奖晚会于7月17日晚七点于腾讯会议与bilibili直播平台举行。


伴随着暖场视频的结束,本次晚会主持人周多仪同学为大赛作开场白,并欢迎各位嘉宾、评委以及参赛选手的到场。

晚会到场嘉宾谭刚毅、桂学文、李晓峰、程世丹、周超、陆晓明、王绍森、张建涛、江刚、庄葵、毛凯、高荃、钱思老师、黄亚平老师、何立群老师、万谦老师、闫超、赵爽、叶少华、张子月。
评审团成员谭刚毅桂学文李晓峰、王绍森、张建涛、万谦、程世丹、周超、江刚、陆晓明、毛凯、庄葵、高荃。


大赛介绍



大赛设立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六届。在各方的努力下,大赛不断完善,现已成为一个有权威的全国性建筑设计竞赛。如今,在第五届天华杯大赛举办之际,我们致力于提升其竞赛水平与全国知名度,开拓全国市场,最终为全国大学生建立一个创意设计展示、交流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代与生活、关注历史与文化。

本次大赛主题:无界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重创了整个人类文明,且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蔓延、爆发、肆虐;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呈指数化发展,逐步模糊了地理与时间的边界,让不同地域、时代的人们得以对话、交流、互动……时代的浪潮猛烈地冲击、解构和重塑着当代人的生活、工作模式,这将深刻改写人类的发展进程与基础共识,也促使我们突破过去的桎梏,反思建筑学未来的走向与边界。请以2020年为契机,思考和设想后疫情时代人类可能的居住、工作、生活、休闲、交往方式,并以“抚平恐慌、恢复安宁、拥抱未来”为方向探索一个(种)特定的人居环境。可以是宏观地探讨城市与社会的发展,也可以是微观地构建个体存续的场所;可以是有形具体的物理建筑空间、装置设施,也可以是理想虚拟的数字世界、未来场景;可以是对当前建筑学的重构,也可以是对未来建筑学的畅想。应关注以人为本的基础原则,秉承健康、诗意的价值取向


选手答辩



第一组是自昆明理工大学的AT1355组,作品名称为《努哈方舟——布里甘加河之桥》。他们着眼于疫情下国外的贫困地区,探讨了南亚地区孟加拉国的贫困人口生存问题并给出了他们的解答。他们设计了一座沟通南北并带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大桥,在联系了南北经济的同时能保障贫困人口的衣食住行,意在打破南北差距这一界限。并用“努哈方舟”这个符合当地宗教色彩寓意的名字命名,是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精彩设计。


第二组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AT0302组,作品名称为《流动制造》。他们的设计主题是基于疫情下荒废的公共空间,以管道的形式将这些空间联系在一起,实现物质与精神的传输。他们以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花园社区为研究对象,以多样、灵活、拼接为关键词,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最终实现疫情期间也能合理管控并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空间。


第三组是来自天津大学的AT0689组,作品名称为《有界抗疫+无界共享》。他的设计以积木为元素,意在设计出能灵活拼接,自由搭配的个性化学生宿舍。他的设计将宿舍空间模块化,以便疫情下的模块化管理,通过模块的自由移动又能拼接出多样化的社交空间和兴趣空间。同时他还设计出便于收缩折叠的室内家居,达到了在小空间内蜗居的效果。


第四组是来自东南大学的AT0036组,作品名称为《场·巷·院·宅》。作品以平实的手法,关注身边人想要的街区模式,意在规划日常生活中的人的社交需求,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作品如其名分为了四个部分,规划了居民从小的宅到大的场的居住环境,最终形成后疫情时代的一个无边无界,多译多变的新型社区。


第五组是来自重庆大学的AT1125组,作品名称为《镜·界》。作品以建筑为叙述手法,以未来末日世界为背景,大胆地想象社会极端分层的状况,并给出在此种极端情况下的沟通社会阶层的未来建筑。镜,是指镜像的镜,也是作品整体世界观中上下金字塔的对应;界,是指阶级的界,也是作品中对定界、破界、无界的探讨。阶级有界,但对健康、教育、艺术的追求无界,是对人类阶级分层的讽刺,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第六组是来自河南大学的AT0659组,作品名称为《15分钟社区》。他们审视并探索疫情常态化下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改变,提出了“15分钟社区”这一概念,并希望打造出一个后疫情时代的韧性社区既人们可在15分钟内步行可达范围内满足所有生活需求。并打造“开关式”和“嵌入式”的社区,可调节社区自由度和运营模式,在疫情期间也能得到良好的防疫措施。让人们在有界的范围内满足无界的需求,在无界的体验中形成有界的安全距离。


第七组是来自伦敦大学学院,重庆大学,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AT0701组,作品名称为《新马赛公寓——后疫情时代集合住宅的生长》。作品在马赛公寓的基础上,探讨了集合住宅的新方式。对不同疫情状态制定了分级应对策略,同时设计出能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空间功能,再根据安全距离进行主题单元设计,最后通过手机app的方式实现智慧社区的运营。该作品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共享功能盒子的设计,盒子承载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能通过社区app的运行享用无接触的公共空间。


第八组是来自诺丁汉大学的AT0193组,作品名称为《232棵树社区》。作品研究场地位于诺丁汉市中心南部,希望通过土地隔离的方式构建一个人与自然达到平衡的相对封闭的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内能自给自足,也能通过网络进行工作,对外交流,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封闭自循环社区。在防疫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是非常有创意的理想设计。

的小

未来可期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作品也期待与你的再次相遇!


此外,8月霍普杯竞赛营仅剩3个名额


9月新的一期线上竞赛
挑战基准杯和eVolo摩天楼竞赛▼
- END -

||-往期精彩内容:

· 全球建筑竞赛

2021天作奖竞赛开题︱后疫情时代的建筑提问

2021中国建筑新人赛开启!附2020获奖作品解读

2021谷雨杯竞赛开题︱空间折叠:疫情下的城市生活空间

2021UIA-霍普杯竞赛开题︱乡村困境——新乡村规划

2021eVolo摩天楼竞赛获奖作品公布!中国十组作品上榜

2021城市/乡规划设计专业国际竞赛合集

2021 SKYHIVE 摩天楼挑战赛获奖作品公布!

2020VELUX区域最高奖首发作品解读《光之疗愈》

2020霍普杯一等奖解读:《古城起搏器》,城市乌托邦

2020基准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决赛获奖作品

2020PAVILION OF HUMANITY建筑竞赛获奖作品解读

2020谷雨杯获奖作品首发!湖南大学团队夺魁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 技能提升︱设计理论︱国际竞赛︱作品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